香港/歐洲足球的距離
常言說現香港足球冇得救、悶蛋、進攻欠流暢......只是一般看慣歐洲主流聯賽的說法,我自己有用電腦看港足或一些歐洲球隊比賽,
其實最大分別是因歐洲國家的小朋友功課量少,運動時數比較充俗,可參加不同課外活動如參觀博物館等等。歐洲學生能有不少機會
參與一些頂級聯賽球會的預備組等待時機成熟再升上1隊比賽。
在現今香港足球聯賽(港超聯)球隊包括東方、傑志、理文等等,都有不少曾在歐洲球會效力或青年新星加入,東方龍獅簽入賽爾維亞的後防球員
米祖或,因高素巴耶夫離隊。本地球員受限於活動空間,所以香港球員能夠有幸外出比賽或集訓是一件好事,香港現今舊主場仍是大球場,
啟德體育園將在3月1日開幕,港隊有新場比賽或訓練是好事,期望政府能在不同球場如大球場、旺角球場、新主場舉行比賽是好事,港足有多些機會和歐洲球隊交流是好事,
盛事應多元化發展不只是賀歲盃,這樣香港球員能夠參與更多對外比賽,這對香港足球發展以及青年球員有一種莫大卑益。
留言
發佈留言